河北省安新县人民政府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旅游观光 > 游记文章 >

游记文章

白洋淀诗群:保定文学遗落的明星

时间:2017-11-07 11:33 来源:未知 点击:

白洋淀诗群:保定文学遗落的明星

 

      3月17日,著名诗人林莽和新诗研究专家刘福春教授来保,就拟在白洋淀组织诗歌活动进行考察、联络。林莽出生于我市徐水县,后到北京生活,曾在白洋淀下乡插队,原任《诗刊》(下半月)主编;刘福春教授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是国内权威的新诗理论家、新诗歌史专家。我市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当前正在通过加强文化大市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因此,探寻“白洋淀诗群”的历史,对于我市不无裨益。

  “白洋淀诗群”是特殊年代产生的一个特殊的诗歌现象。1969年前后,大批北京知青来到白洋淀,这里美丽的风景和淳朴、善良的民风让知青们仿佛到了世外桃源。他们的文化生活匮乏,诗歌就成为他们唯一的选择。芒克(姜世伟)的《阳光中的向日葵》、《一个死去的白天》、《十月献试》,根子(岳重)的《天空》、《北方闲置的田野有一张犁让步疼痛》、《三月与末日》,宋海泉的《海盗船谣》、《流浪汉之歌》,林莽(张建中)的《二十六个音节的回想——献给逝去的年岁》和《悼1974年》等一些著名诗篇都是那时的作品,其他如栗世征(多多)、甘铁生、孙康(方含)、杨桦(宁润平)、赵哲以及后来的外围成员北岛等也写了大量诗篇。

  1978年,在白洋淀插队的北京知青逐步返城,当年12月,北岛、芒克创办的民间诗歌刊物《今天》问世,正式拉开了新诗发展的大幕。这份以手抄和蜡纸油印形式出版的刊物上发表的很多诗作就是诗人们在白洋淀的创作。北岛在创刊号上发表的《回答》,成为“朦胧诗”的代表作,也是当代文学史上的名篇。《今天》团结了一大批青年诗人,其中“白洋淀诗群”的成员是骨干和主体。“白洋淀诗群”以自由写作的方式摒弃了表面化、虚假化写作,在怀疑和反思中重新回归到生命体验的道路上,是中国诗歌追求现代主义历程中的重要环节。近几年来,北岛等一些诗群成员关于当年生活和创作的回忆性文章引起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白洋淀诗群”的重要史料;关于“白洋淀诗群”的名称、历史地位和价值研究也日渐深入,并在学术界取得一致意见,进入文学史教材和专著,如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百年新诗史略——<中国新诗总系>导言集》、三联出版社出版的《七十年代》、花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地图》等。

  保定是新中国的文学重镇,孕育了《红旗谱》、《野火春风斗古城》、《平原烈火》、《敌后武工队》等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但是,我们谈到保定文学史,诗歌似乎是缺位的。在“白洋淀诗群”进入文学史时,发挥地缘优势,对“白洋淀诗群”的活动和创作进行研究,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当前,我们也看到,诗歌创作活动已成为我市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文联、市作协通过组织“文友会”、迎春诗会等形式繁荣我市的诗歌创作,特别是受“白洋淀诗群”影响,自发形成的“新保定诗群”的创作活动已经引起广泛关注,这也充分说明“白洋淀诗群”后继有人。


发布者:信息科??责任编辑:信息科
关键字:白洋淀,诗群,保定,文学,遗落,的,明星,白洋淀,